“如果你五年没有来上虞,现在在上虞肯定会迷路。”这是开玩笑的话语,却同样是不争的事实:在时代滚滚向前的变迁里,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中,上虞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城市建设者们日以继夜的奋斗与永远朝前看的初心,是普通民众溢于言表的不舍与对家国大义的认同,他们不会被广为人知,他们是无名英雄,是汇进江河的一滴水,此后携手共同奔涌至更为宽阔的海域。
《女儿红》便是在如此背景下诞生的,该系列动画片结合女儿红的典故,以真实事件为原型,讲述一个父亲一生经历两次搬迁,内心不舍与辛酸,后在党员干部的帮助下打开心结的故事。影片时长约15分钟,以城市发展的必要性与民众对故土的怀念为矛盾点,探索时代发展的舍与得。
上虞有着50年历史的解放街已改造成上虞步行街,南起龙山路,北至人民路,全长650米。如今,随着城市中心的北移,这里慢慢被淡忘,路人大都行色匆匆而过,未做半步停留。再比如老火车站,以前从百官到开发区只能摆渡,人民大桥东桥脚处原是百官小火轮轮船码头,后来曹娥江公路大桥一造,便结束了渡江全靠船只摆渡的历史,水运、公路就此连通了。还有凤山新村、越爱村、狮子村……那些村庄中熟悉的弄堂,人和事,只能在脑海中再次出现了。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正如《女儿红》中,那位父亲经历的两次迁徙。如果第一次搬迁是因为小舜江水库移民工程解水乡饮水之“渴”的必要,那第二次则是为了推动城市建设的必然。他出于对故人的怀念:迁徙新地已数十年,在这落地生根,唯一的心愿是女儿能够在这里结婚,因为能被已故的爱人看到……那坛埋藏在桂花树下的女儿红,便是最深的执念。
而那些党员干部,作为城市建设者,明明可以启动法律拆迁程序,却偏偏舍近求远,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解决问题,完成心愿。看似大费周章,却贴近了与普通群众的距离,这样的作风,让普通群众人甘情愿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来。动画中那位父亲最后愿意搬迁便是对党员干部工作的最好回应。
旧社会的大户人家生了女儿,就会酿造女儿红放到地窖中或埋在某个地方,等到女儿出嫁的那一天,拿出来招待婚礼上的宾客,这是一份很贵重的嫁妆。动画中女儿已出嫁,女儿红已打开,父亲的执念已经实现,心结打开,便是最好的诠释。《女儿红》是上虞写给家乡的三行诗中的第一行,将百年来上虞城市的发展浓缩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故事中。
接下来,除了《女儿红》篇,上虞还会陆续推出《天青》篇、《五彩米》篇。其中《天青》篇讲述一位年轻的越窑青瓷传承人,在传承路上的坎坷与荣耀,引入东山再起的典故,传达上虞不屈的精神的故事;《五彩米》篇以梁祝人物性格为基调,以真实事件为原型,讲述年轻人回归家乡,直播带货,发展家乡产业的故事。以点概面,用系列动画片探索具有上虞辨识度的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实践路径,这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