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刘岩:11年公益历程是我的营养源泉

时间:2024-10-31 13:17:49阅读:2884
12月8日至16日,第八届“天使的微笑”儿童公益摄影展在北京金杜艺术中心举行。继聋哑和SMA罕见病等特殊儿童群体之后,本届摄影展聚焦在被称为“星宝”的自
    • 刘岩

      中国女舞蹈家

      刘岩,1982年出生,中国青年舞蹈家,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本科,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专业博士。“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奥运会开幕式中唯一独舞《丝路…

    12月8日至16日,第八届“天使的微笑”儿童公益摄影展在北京金杜艺术中心举行。继聋哑和SMA罕见病等特殊儿童群体之后,本届摄影展聚焦在被称为“星宝”的自闭症儿童身上,透过孩子们创作的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作和那一张张纯真无邪的笑脸,勾勒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作为摄影展的发起人,舞蹈家刘岩说起每个孩子都如数家珍。2010年,刘岩在文联的帮助下,成立了资助孤残儿童舞蹈教育的刘岩文艺专项基金,并推出了“天使的微笑”公益摄影展,用以记录孩子们点滴进步和欢乐。一晃“天使的微笑”至今已有10年历程,刘岩的公益之路也走过了11年。在此期间,刘岩帮助上千名孩子实现了艺术梦想,并伴随和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最后一次彩排时的意外坠落,让刘岩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而刘岩的艺术生命并没有因此终止,而是延伸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上,通过教书、公益、艺术之路,不仅帮助了别人,更成就了自己。

    近日,刘岩在京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谈及十余年的公益历程,刘岩表示,“舞蹈本身就是疗愈的过程,公益就更是。11年的公益历程给了我太多的力量,它是我的营养源泉。孩子们和我互相滋养着,他们需要我,我同时也非常需要这些孩子。”

    舞蹈

    疗愈成效显著 孩子们变化惊人

    “2010年,刘岩文艺专项基金成立后,我们开始资助孤残儿童学习舞蹈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希望有一个方式能够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了解他们的艺术梦想,于是就有了‘天使的微笑’摄影展这样的想法。”回忆起“天使的微笑”摄影展的初衷,刘岩眼里闪烁着光芒。

    最开始的几年,刘岩和团队基本都在帮助聋儿和一些身体有障碍的孩子实现艺术梦想。有了经验之后,刘岩把目光放得更远,开始为SMA罕见病和自闭症儿童提供舞蹈艺术教育。“这些孩子跟普通孩子不一样,怎么样用舞蹈的方式能够助力他们的健康成长,就成了我们基金的使命。”

    实际上,最开始接触自闭症儿童时,刘岩的心里是有点打憷的。“我不知道怎么跟他们相处,也不知道舞蹈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刘岩至今清晰记得,她第一次带着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科学团队来到自闭症儿童中心时,孩子们哭成一片。“其中一个孩子哭到牙齿都在打抖,需要老师抱住,帮他按摩。”这样的情形并没有吓退刘岩,孩子们无助的神情深深刻在了她的心里,让她更加坚定了帮助孩子们的决心。

    于是,刘岩和团队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为自闭症儿童量身定制了一套课程。课程一共进行了6次,当最后一节课完成时,孩子们已经能够跟老师伸手打招呼,整个上课的过程也变得其乐融融。“他们能听我们的指令准确地做出动作来,比如太阳出来了,他们就会把手伸出来;下雨了,他们就会躲起来。如果熟悉自闭症孩子们的情况就会了解,这是多么大的改变!”

    欣慰

    因受资助的孩子登上专业舞台而自豪

    “2010年基金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确实是一分钱都没有,但当时有非常好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舞蹈来帮助孩子。”虽然现在公益事业步入正轨,但在刘岩文艺专项基金成立之初,却非常艰难。为了能筹到第一笔资金,刘岩文艺专项基金在北京组织了第一次公益募捐义拍。一众社会知名人士纷纷捐出画作、邮册、墨宝等,并亲自到场支持刘岩的公益事业。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刘岩仍然清晰记得,“当时文联的领导一定要让我上台说几句,其实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句,‘我们想资助小孩学习舞蹈,但是我们没有钱,所以今天晚上请大家帮忙’。”简简单单的话语不仅道尽了公益的初心,也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天基金会筹得了600万元善款。“基金会成立11年,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友善和温暖,有些企业,甚至很多普通人给我们捐款,每年虽然额度不是特别大,但是足以支撑我们的项目健康运行。”

    刘岩和团队第一次帮助了162名小朋友,其中有96名聋儿、66名孤儿。十余年来,刘岩和团队已帮助上千名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刘岩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亲眼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绽放。刘岩10年前资助的第一批孩子里面有个听障儿童叫范杰,很有舞蹈天分。2012年,刘岩首次以编导的身份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个舞蹈作品《对他说》,这个作品是由北京舞蹈学院优秀的青年舞者马蛟龙和范杰共同表演完成的。“那是范杰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就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至今,刘岩仍清晰记得当晚的情形,“范杰需要借助人工耳蜗才能听到一些声音,但我们给范杰设计的服装是个白背心,没有合适的地方安装人工耳蜗,临上台的时候他决定不戴人工耳蜗,也就是说一点点听的助力也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马蛟龙给范杰的暗号就是跺脚。马蛟龙一跺脚,地板会震动,范杰意识到舞蹈开始,然后全程的节奏和舞步都没有错,表现得非常出色。”让刘岩引以为豪的不是她编的这支舞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范杰,“我被他对舞蹈的热情和认真打动了。”

    10年当中有无数个感人的瞬间,但有一个孩子让刘岩至今难忘,每每提及甚至热泪盈眶。2019年,刘岩和团队开始关注和资助SMA罕见病的孩子。最开始刘岩和助教老师为两个孩子试课,其中有一个男孩坐轮椅,但是手可以动,而另外一个女孩希希的手不太能动,所以只能坐电动轮椅。虽然希希的腿和手臂都动不了,但性格特别好,脑子很灵活,给刘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助教老师问希希:“除了手臂能跳舞,你还有哪里可以跳舞呀?”希希不假思索地说:“很多地方,我的舌头在跳舞。”老师好奇地说:“舌头怎么可以跳舞?”希希就用舌头连续打了几个响,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就像一缕暖阳一样照在了刘岩的身上,照进了她的心里。

    未来

    会针对更多人群进行舞蹈艺术疗愈

    2008年受伤让刘岩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在别人眼里,刘岩是坚强的、充满正能量的,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她的世界里从来不会用坚强来形容自己。“坚强是别人对我的鼓励,在我的世界里实际没有。受伤以后,我很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情况,身体的和生活、工作等等,最好的方式就是制定计划往前走。虽然我的腿不能动了,但我不放弃舞蹈的梦想。”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刘岩让自己忙碌起来,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拿下了博士、博士后学位,并进行开创性的手舞研究,相继出版了《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和《手之印相——手印与中国古典手舞之关系研究》。今年,她还成立了吾舞刘岩创研室。

    2019年,刘岩调入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步入舞蹈科学领域,为特定人群开设量身定制的舞蹈课内容。自闭症儿童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刘岩和团队还会针对上班族、医护人员、老年群体等不同的人群进行舞蹈艺术疗愈。

    在公益和舞蹈的路上,刘岩认为自己并不是单纯的付出,同样也是一种双赢。“舞蹈是疗愈我的过程,大家觉得我有正能量,是因为我很热爱自己的事业,所以我可以不计较很多得失地去奉献,这个过程我是快乐的,舞蹈滋养和治愈了我。公益的过程就更是如此,它带给我太多的力量,就像小孩子吃东西是一样的,就是一个营养的源泉,我们互相滋养着。”

    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统筹/满羿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会员中心